守护地球之肾:同生命 互相依

发布日期:2021-02-02 10:36作者:造林科来源:滁州市林业局阅读: 字号【  

世界湿地日


2021年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水—同生命,互相依。旨在强调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和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鼓励公众共同行动,为保护修复湿地作出努力





什么是湿地?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内部过程长期为水所控制的自然综合体。

主要类型有如:
内陆湿地: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洪泛地,沼泽,碱沼等
近海湿地:盐沼,河口,浅海水域、滩涂、红树林,潟湖,珊瑚礁等
人工湿地:鱼塘,稻田,水库,盐田等

湿地滋润生命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惟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

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1

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


泥炭地、红树林和海草储存了大量的碳,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质。因此,湿地的消长会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与速度。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工业减排仍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发挥湿地调节气候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2

防灾减灾,应对极端天气


沿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起着减震器的作用。特别是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或河口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它们是抵御台风的天然屏障,能有效地防灾减灾,它们降低了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强度,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活和工作在沿海地区的人免受财产和生命损失。

3

净化水体环境

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有毒物质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湿地植物(如芦苇、水湖莲等)和微生物能有效地吸收毒物,使环境得以净化。水流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物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中,也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作物。

4

为生物科研提供基础

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稀濒危的物种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在科学教育、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保护和生态学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涵养水源,大限度减少水资源短缺


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对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将面临枯竭的危机。内陆湿地的功能就像海绵,吸收和储存多余的降雨,湿地植物能够更好地涵养水源,为人类生产生活保障水的供应,并且减少洪潮。在干旱季节,湿地释放储存的水,推迟和延缓干旱灾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短缺。

6

保存物种,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湿地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湿地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另外,湿地物种资源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湿地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7

形成生态景观,促进经济发展

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湿地农业、生态旅游等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湿地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有力的龙头和载体,通过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创造性地发展湿地等特色产业,能够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并且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提高就业率。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既保护好珍贵的湿地资源,又促进其稳定脱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湿地遭受威胁


湿地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3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35%的湿地消失了。而从18世纪起,87%的湿地已不复存在。

湿地丧失的原因:
1.农业和建筑业的排水及填埋
2.污染
3.湿地资源过度开发
(例如过度捕捞)  
4.生物入侵
5.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而湿地物种减少得最多 



湿地有法可依


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保护法草案于2021年1月20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草案对湿地管理、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检查与监督、法律责任等进行规定。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使湿地保护走向法制化之路。




保护湿地,从我做起


近些年来,我国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湿地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保护湿地,我们可以:
1.恢复湿地
2.保育湿地
3.合理利用
4.不排干湿地
5.不私搭乱建
6.不乱丢弃非降解物


湿地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如果没有湿地,就没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水也是湿地的生存之本,离开了水,湿地也将不复存在,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因此,保护湿地必须从保护水入手,而水资源的保护,则必须从保护湿地开始。